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糧食是百姓立身之本。隨著一代信息技術,比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也在往數字化的方向轉型。數字孿生,是農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技術之一,有助于傳統農業加速向智能農業方向轉變。
智慧農業數字孿生平臺,通過對農業生產系統各要素的數字化映射, 模擬作物生長周期、優化種植模式和輔助管理決策, 從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然而,建設智慧農業數字孿生平臺是個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懂農業、懂軟件、懂數字孿生技術人才的參與,這涉及大量時間、人力的投入,這成本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承擔的起的。
盡管如此,隨著AI、低代碼程序的開發,使人人都是開發者成為可能。那么低代碼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賦能智慧農業數字孿生平臺的開發呢?
一、什么是低代碼開發?
捷碼開發示例
低代碼開發,顧名思義,在開發過程中,涉及少量代碼的開發叫做低代碼開發。通過圖形化界面,海量組件、預設功能、模板以及API接口,降低項目所需編程量,降低開發技術門檻,實現軟件高效開發。
比如捷碼全技術鏈快速開發平臺,基于可視化界面,以及3D數字孿生、GIS地圖、大屏可視化等組件,通過拖拽、配置搭建前端可視化頁面,進行業務、流程規則的配置。捷碼還內置數十種智慧城市行業模板,即開即用,可直接上手改動,配置成適合自己客戶的demo應用。目前,捷碼支持低碼、高碼、零碼、AI 等形式的開發,適配多種智慧城市智能應用開發場景。
二、智慧農業項目案例
項目客戶:陜西某實業有限公司
項目案例:
遠眺智慧農業數字孿生平臺
基于遍布農田和大棚的傳感器,實時采集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關鍵信息,比如氣象、土壤、蟲害、設備運行狀態等。這些數據采集完畢后,被輸送至物聯網平臺,實現數據的清洗和整理,然后通過捷碼平臺的可視化大屏、3D數字孿生等組件,將數據以多維可視的方式展示出來,實現對農業生產全過程的實時監控,幫助農戶精確掌握作物的生長狀況。
此外,系統可根據預設的農業生產標準來設定閾值,并據此構建一個全面的預警系統。一旦監測到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或設備狀態超出這些閾值,系統將自動向用戶發出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