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治水的傳說,比如大禹治水、李冰都江堰,這些都是古人用智慧與大自然抗衡的案例。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人開始采用一系列科學技術,比如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對水資源進行實時監測、動態調度和精細管理,這就是當代智慧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不僅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更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新一層安全保障。
對于古今飽受黃河泛濫之苦的河南來說,智慧水利為他們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和部署,河南黃河河務局構建“防汛搶險、水資源管理、工程建設管理、水行政管理、監督管理”等一體化支撐平臺,初步建立“全域智能感知、高速互聯互通、統一共享平臺、智慧業務應用”的智慧水利體系。
一、河南智慧水利解決方案
通過攝像頭、壩岸監測、智能水尺、無人機等設備,對黃河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將情況同步到防汛“四預”一體化平臺。通過集合灘區、河道、工程等監測巡查信息,讓管理者足不出戶,一屏掌握防汛重點。通過提供險情預警、雨情預報、洪水模擬仿真、會商、巡堤查險、防洪預案管理等功能,提升黃河信息化防汛水平。
二、防汛一體化平臺
建設防汛一體化平臺,是智慧水利建設的核心。那么,該如何建設上述平臺呢?這里推薦遠眺智慧水利系統解決方案。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監測感知、智能控制等技術,系統能實時監測大壩、水庫的水位、水質、設備狀態,確保大壩、水庫的安全性。同時,針對極端天氣變化,還提供預警及響應功能,涵蓋各種緊急情況,例如水庫泄洪預案和大壩故障預案,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的迅速響應和協調行動。
與傳統智慧水利系統不同的是,該系統自帶APaaS底座(捷碼),提供物聯網功能和智慧水利相關組件,比如大屏可視化、3D數字孿生、GIS地圖等,支持讓開發者通過拖拽、配置、自定義等可視化方式在智慧水利系統上進行二次開發、維護,并支持將項目開發資產沉淀為自己的產品。
水利工程,從古至今都是與民生緊密相關的大工程。因此,智慧水利的出現,是有益于人們的存在。相信未來,隨著相關科技的成熟,智慧水利一定會為人們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