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智慧城市和水務行業相關政策的推行,我國智慧水務產業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我國水務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面臨著一系列挑戰。信息化建設周期長,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數據標準,這導致信息孤島問題嚴重,協同工作能力受到限制,生產調度和運營分析也缺乏可靠的數據支持和科學依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急需建設一個大數據中心,實現全流程的可測、可控、可視和可服務的目標。
一、傳統水務行業的“轉型之痛”
傳統水務行業要實現數字化轉型,面臨著不少的痛點。目前可以將這些痛點歸納為以下幾條:
(1)水務廠區、站點等分布散點式,增加了信息化整合的難度。
(2)工藝流程設施和軟件的可視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
(3)避免早期基礎設施的浪費和閑置,與當前智慧水務系統的硬件設施相結合,避免設施重復投入。
(4)目前無法實現集中監控,無法自動化實時記錄設備運行狀態等數據,缺乏數據分析能力等。
構建智慧水務可視化平臺的核心目標是解決水務行業的可測性、可控性、可視化和可服務性問題。通過在橫向平臺上積累和輸出水務行業通用的數據能力,可以實現靈活的業務控制和可視化需求,加快水務行業的業務創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智慧水務的總體架構
智慧水務的建設,需要整合相關數據,包括三維可視化數據、GIS數據、業務數據等等。通過數據集成和開發,可以得到完整的數據資產,并利用低代碼開發平臺快速構建智慧水務大屏端和PC端應用平臺。這些平臺能夠展示海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和可視化結果,實現供水、排水、污水、生態等環節的全面連接。進一步,智慧水務系統可以實現數字孿生、生產調度、漏損管理、營銷分析等專題應用。智慧水務總體架構如下:
三、智慧水務案例
利用捷碼低代碼平臺和智慧水務建設模式,結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水務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通過數據可視化,降低技術開發門檻,減少時間、人力和物力成本的投入,提升了行業的數字化能力。
幫助水務企業實現業務的數字化和可視化,需要將水務數據統一沉淀在數據平臺上,實現水司對水務數據的統一處理和分析,以及將分析結果反饋到業務中。通過直觀的可視化展示水務數據的生產運行和經營決策等,提高水務企業的效率。
目前,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些鄉鎮已經成功實現了基于捷碼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智慧水務系統。通過使用Web組件、GIS組件、大屏組件等功能和多場景行業模板的拖拽搭建,可以自定義流程節點和流向模塊,靈活配置智慧水務可視化平臺。這樣可以實現制水、供水和售水全過程的可視化、可測量和可控制,確保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質。
舉個例子,浙江某地的水廠設計規模為20萬噸/日,但存在著自動控制精度不高、過度依賴人工經驗、生產能耗和成本高、生產管理落后等問題,急需進行數字化改造。通過捷碼低代碼平臺搭建的智慧水務數字孿生系統,可以覆蓋水廠的全業務、全流程和全過程。利用3D實景仿真技術建立數字孿生水廠,將水廠SCADA、設備資產管理和安防等數據整合為一體。這樣可以讓水廠的運營過程數字化、透明化,實現可視化、可測量、可控制和可服務的目標。
捷碼低代碼平臺不僅適用于智慧水務領域,還廣泛適用于智慧交通、智慧園區、智慧鄉村、智慧醫療、智慧校園等各項應用開發中。使用捷碼低代碼平臺,項目開發效率平均提高了80%,交付率達到了100%。這有效提升了企業在智慧領域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