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距低代碼概念首次被提出的時間,已經過去9年了。
在這期間,低代碼被贊揚過、歌頌過;也被否定過、嘲笑過;但不變的是,低代碼工具仍大量存在在這個社會上,并且越來越多。那么,2023年,我們身處的時代給低代碼賦予了哪些新意義?本文總結了以下三點,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強化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全面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將數字經濟放到國家發展的重要高度,相關政策陸續推出。其中, 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開展工業技術軟件化過程的理論和技術研究,突破知識工程、低代碼化等生產體系和生產關系優化的關鍵核心技術。”并同步提出 “加強共性技術研發,針對軟件開發共性需求,建設基本求解算法庫、組件庫、通用模型庫,推動基礎資源開放共享。 ” 低代碼通過模塊化、可視化的開發方式,降低了數字化技術的使用門檻,讓更多崗位的人員加入到開發前線,使得開發全民化;低代碼通過強化資源集成,提升軟件開發生產力,加速企業軟件化進程,推動我數字經濟的發展。
高效賦能工具
低代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降本增效的能力,但進入2023年,越來越多的低代碼與人工智能結合。人工智能在許多方面都能提供卓越的自動化和智能功能,這些功能能進一步提升開發體驗。具體來說,AI能夠通過提供智能代碼補全、自動化測試和其他先進工具來提升開發者的效率,并確保低代碼應用程序的卓越質量。通過使用AI,開發過程能夠實現更快的速度,并且能夠提高開發流程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低代碼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勢必會催生出更加高效的智能工具。
助力開發民主化
開發民主化是指將軟件開發過程開放給非專業開發人員,以吸引更廣泛的用戶參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功能,使普通用戶也能夠創建各種類型的應用程序,而無需具備深厚的編程知識。這種開發模式旨在打破技術壁壘,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軟件開發過程中,共同推動技術的發展。